【民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类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项目负责人:郧建国

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发布时间: 2022-05-27 ,所在栏目: 民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郧建国 ,来源:统一上传审核文件

  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图片 1

  

  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综合分析

  内容: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培养一般性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到培养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设计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问卷:(1) 进行企业基本信息分析;(2) 企业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分析;(3) 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4)结论归纳。

  特色:首次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进行问卷调研设计,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问题设计基本符合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不仅要培养产业、行业、企业一线的体现“职业”特点要素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也要培养体现“高等”特点要素。从调查的样本数据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具有的核心能力数据符合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各行各业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兼具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因此,要求各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要直面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化的新要求,从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实践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并设计出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民办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总结

  内容: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但是在今天各行各业紧锣密鼓加快进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需要一大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能创造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深入推进两校教研教改工作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着深远意义,对民办院校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特色:针对“如何培养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我们通过对两校专业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区域产业趋势发展创建办学特色,避免人才培养千校一面;加强校际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走出一条协同创新之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克服民办院校存在的力量薄弱的难题;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和创造性,着重训练学生技术能力元素,从而达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本成果依托多年来在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总结,摸索出一套基于“双需求-四融合-双训练”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运作机制。成果应用是遵循校际优势联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展开的,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案例,基于“双需求-四融合-双训练”(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技术活动过程需求、基本技术技能融合项目+专业技术技能融合项目+综合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创新技术技能融合项目、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训练)的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从产学研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实践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技术技能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技术能力元素,从而达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三、基于“双需求、双训练”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后,所取得的一些教学改革成果:

  (一)从2014级、2015级开始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双需求四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内容: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双需求-四融合项目”的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试点专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全新培养方案进程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表(双需求-四融合技术技能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信网络工程方向(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表(双需求-四融合技术技能型)。

  特色:结合区域产业趋势发展需求创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避免人才培养千校一面,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规范了“双需求-四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保证高职培养的人才具有企业真正需求的“高等”属性和“职业”特性,保证高职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层次规格:学生具备对某种技术掌握操作的同时,也具备对某种技术的举一反三应用能力、分析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能力,能够持续改进或创新现有的工艺、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完整的技术活动过程。见“双需求-四融合”双需求-四融合技术技能型案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信网络工程方向(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表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表(双需求四融合技术技能型)。

  (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发4门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及课程标准

  内容:根据“双需求-四融合项目”的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4门试点专业核心课程“双需求”实践教学资源库:

  课件1:《LINUX平台架构》网络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及《LINUX平台架构》课程标准;

      课件2:《基本技术技能项目:办公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网络课程(项目案例库)及《基本技术技能项目:办公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件3:《专业技术技能项目:企业级服务器配置管理》网络课程(项目案例库)及《企业级服务器配置管理》课程标准;

  课件4:《专业技术技能项目:企业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网络课程《专业技术技能项目:企业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标准;

  特色:例如课件1《LINUX平台架构》-网络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及《LINUX平台架构》课程标准的应用: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平台架构》是研究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企业网络中的服务器架设与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平台架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LINUX平台架构的企业级服务器的基本概念与知识,以及应用领域;掌握LINUX平台下架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的技术;熟悉LINUX平台下架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的技能;能够独立排除LINUX平台下架构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运行故障。通过使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操作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级应用服务器项目,并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网络课程不仅仅是提供网络教学课件与案例资源学习下载,更重要的是提供在线提问、在线作业提交与批改、在线考试与评阅、论坛交流讨论、学习技术文档与工具下载等。

     (三)注重“双训练”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

  内容:在14级、15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推行“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方案及实践”工作,开展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改革,促进“双需求-四融合-双训练”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特色:按照“双需求、双训练”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进程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率先展开“双训练”课程设计试验,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几十年企业经验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模具制造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典型任务的完成,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适应实际生产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根据“双需求、双训练”的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技术技能元素的有机结合,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通过“双训练”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很好的提升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初步建立了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内容:在“双需求-四融合”培养模式以及“双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尝试把课程-项目-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质量评价范畴,形成学生-教师(督导、同行)-用人单位多级协同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多角度了解基于“双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情况,构成以课程评价、项目评价(自评价,过程评价,比赛评价,展示)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级评价体系,综合客观评价教学质量。

      特色:改变以往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完善了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综合性。

  四、发表了8篇与成果相关的论文:

  论文1:徐炳文等《基于“双需求”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天津职业大学学报(全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天津市一级期刊),2013年第2期;

  论文2:徐炳文等《谈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辽宁高职学报(全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2013年第5期;

  论文3:徐炳文等《技术技能融合项目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职教通讯(全国职教一级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2014年第30期;

  论文4:郧鹏等《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

  论文5:郧鹏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路径探索》,教师 ,(中文科技期刊)2016年第5期;

     论文6:邓汝荣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冲压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具工业,科技核心期刊,2017年第3期;

     论文7:郧鹏等《以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转型提升研究》,教师 ,(中文科技期刊)2017年第4期;

     论文8:郧鹏等《数字经济背景下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现代化教育,2022年第1期。

  五、通过成果应用,多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获得了国际认证的顶级技能证书:

  1.陈梓贤、黄锭杉、雷盛臻、李钊、林佳晓、彭烨航、冼梓豪、钟照钧8名学生获得网络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2014.5,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2.黄国斌、雷盛臻、李政龙、姚桂财、张绍秋5名学生获得国际顶级IT技术认证(CCIE认证证书),2015.8,CISCO;

  3.陈建乐获得CAD/CAM职业技能证书(一级),2014.12.07,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CAD信息中心;

  4.詹湘桐获得CAD/CAM职业技能证书(二级),2014.12.07,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CAD信息中心

  六、通过成果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获奖:

  1.第十一届CATICS网络大赛全国三等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4年12月;

  2.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二等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4年12月;

  3.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作品大赛三等奖,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4月;

  4. 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作品大赛一等奖,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6月;

  5.2015广东省计算机网络应用大赛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7月;

  6.2016广东省计算机网络应用大赛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5月;

  7.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2016年12月;

  8.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2016年12月;

  9.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2016年12月。

  七、通过成果应用,教师获得7项国家专利和3项校级成果奖:

  (一)5项国家专利

  专利1:郧鹏等,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智能安全结构的铝材切割设备》,2021.10,专利号:ZL202011625894.5

  专利2:郧鹏等,发明专利《圆管双头冲翻孔模具》,2017.02,专利号:ZL201510585913.9

  专利3:郧鹏等,发明专利《自动组装机》,2016.08,专利号:ZL201610670254.3

  专利4:实用新型专利《网边修整机》,2017.01,专利号:ZL201620765800.7

      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新型下料机》,2016.06,专利号:ZL201521113560.4

      专利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管道模具》,2015.09,专利号:ZL201520193906.X

  专利7: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多功能教具》,2014.12,专利号:ZL201420360554.8

  (二)3项校级成果奖

  成果1:高立义等,校教学成果特等奖:高职机电类学生工程能力综合培养实践,2015年7月;

      成果2:邓汝荣等,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及培育教学成果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成果,2015年7月;

  成果3:郧建国等,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民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5年7月 。

  

  

  

  

  

  

  

  

  

  

  

  

  

  

  

  

  

  

  

  

广州校区: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 滨海校区: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
©版权所有: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网站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20000181号